上周二,晚报15名微粉来到横店影视城,观看了《消失的凶手》。故事由一桩民国年间发生的奇案拉开大幕,神探带领观众们,再次玩起了“烧脑”的侦破游戏。这桩奇案究竟“奇”在哪里?这部3D加身的“凶手”比之“子弹”,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?
《消失的凶手》:“烧脑”的破案游戏
□ 班永威 刘 迪
升级版的“消失”奇案
对于观众而言,“奇案”是他们喜爱的电影故事之一。民国时期的诸多“奇案”,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,颇为引人关注。所以当刘青云再次以神探松东路的形象亮相时,由他带领观众共同侦破一件有趣有料又过瘾的“烧脑”奇案,应该是不可错过的。
在这个升级版的“消失”奇案里,案件牵涉的层面变得更广,可谓包罗社会万象:工人、资本家财阀、学生、神探、教授几股势力纠葛在一起,让本就离奇的案情变得更为复杂。这种升级,比警匪片的黑白对决和谍战片的尔虞我诈更让人有猎奇感。要知道,谈起猎奇感,早年有《枪王》和《异度空间》等佳作的导演罗志良可谓深谙其道。他的作品无一不是从开篇就能吸引观众坐定,并一路酣畅淋漓看到结尾的。
本片的叙事节奏很好。无论是李小璐扮演的赌场老手的插科打诨,还是江一燕的角色与男主角间的若即若离,都没有对案件本身产生太大的干扰。故事一气呵成,难得可贵。
凭借3D技术出新
凭借3D技术出新也是影片的亮点。“3D断案”成为《消失的凶手》的一大法宝。工人罢工的场面似曾相识,这个场景让整个故事的年代感十足,那震耳的怒吼让人印象极为深刻。
动作大戏是这部影片比“子弹”更吸引观众的法宝。《消失的凶手》中的两场动作大戏,一场是策马扬鞭的室内狂奔,一场是结尾引人入胜的火车大战。前者胜在新鲜,后者胜在震撼。
该片的3D效果很好。出屏效果打你个措手不及,动作场面的临场感极强。而且除了视觉外,视听结合得也不错。配乐方面,古巨基那首非常加分的主题曲让人听后意犹未尽。
演员的演技棒
不得不提一下演员的演技。刘青云依旧是让人极放心的港片“定海神针”,你想不到会有其他人比大牛哥更胜任神探松东路这个角色。沉稳又不死板,新奇亦有妙招,在很多人眼里,他是每次演出都有影帝级别的票房和口碑“双保险”。
女演员方面也很值得一提。在以往的侦探片中,很多女演员都是绿叶,但本片则不然。江一燕和李小璐的双姝出镜很亮眼。她们都是有实力的女演员。此次前者妩媚,后者逗趣,都发挥了自己的演技。
在配角方面,林家栋和凤小岳的演技颇具水准,奉献了含而不露、颇有风格的表演。
有趣的是,凤小岳近年来的尝试颇多,从台湾电影到内地片再到港片,他已是气质百搭的新生代。
郭晓冬的转变更是让人惊喜。在他诠释的角色身上,我们看到了嚣张,也嗅到了背后的一丝不安,值得夸赞。
七嘴八舌
木易:《消失的子弹》3年后,姊妹篇《消失的凶手》如约而至。同样强大的幕后阵容,而主演阵容看似减弱,实质上增加了对峙各方的综合实力,而且制作上更加考究,剧情上更为缜密。在打造正宗民国范儿的基础上,更在逻辑上下足功夫,考验观众智商,剥茧抽丝推理,最终只为窥探人性恶之花。
姓名谁:无论和谁合作,刘青云都是在颜值上比较吃亏的一个。比如《窃听风云》中与古天乐,《扫毒》里与张家辉,《暗战》中与刘德华,《三城记》里和井柏然,《暴疯语》中与黄晓明,《消失的子弹》中与谢霆锋等。但毫无疑问,刘青云总是最具质感的那个,令人印象尤深。
丽丽:《消失的凶手》探讨了一个非常哲学的命题,有关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者。松东路骨子里是理想主义者,但是在行为上是理性主义;傅源和张公义表面上是理想主义者,但是某些行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。最后张公义死了,傅源在影片里的表现来看,应该也是死了,唯有松东路存活了下来,一方面是为了电影能够继续拍下去,另一方面,也是给理想主义留一条变通的活路。毕竟当下的时代和社会,理性主义早就泛滥到物质至上的程度,理想主义已经只能存在于心灵鸡汤中。
战火蔓延:由罗志良执导,杨倩玲编剧的电影《消失的凶手》,作为罗氏“消失”系的新篇,继《消失的子弹》之后,再一次把观众拉到了兵荒马乱、民不聊生的民国时代。奸人凶残至极,百姓命如草芥,时局动荡不安,未来生死难料。这一次是一桩莫名其妙的连环跳楼案,惊动了神探松东路。看似简单的自杀示威,却接二连三牵扯出另一个巨大的阴谋,情节匪夷所思。
借借:一个高能的杀人游戏啊,这样的高智商犯罪真心很“烧脑”啊!没看之前认为第二部一定超不过第一部《消失的子弹》,但我错了。不得不说这部《消失的凶手》绝对不亚于之前的《消失的子弹》。 这部影片更多地融入了松东路的感情世界,加入了浪漫的民国爱情,与高智商犯罪两两相交,让人特别能够入戏。
(班永威 刘 迪 整理)